你为什么得救?
二零一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证道经文:申命记 7:6–9,罗马书 8:28–39,马太福音 13:44–52
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你为什么能得救,因为什么得进天国的呢?人因罪性骄傲,喜欢以人为中心,认为是人的追求和努力,或人的某种条件,使自己得救进天国。所以很自然,当人们读到今天福音经文的时候,也就很容易把一个人不惜一切代价去买藏在地里的宝贝和买珍珠的比喻理解成,人们追求福音,喜爱真理,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天国的心情。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比喻的意思是,属于天国的人遇到福音或主耶稣,或主动寻找到天国的真理以后,非常欢喜;便会不惜一切代价,为要得到天国;甚至愿意“变卖自己一切所有的,”跟随主耶稣,从而达到进天国的目标。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解释很顺理成章呢?这种解释是不是正好反映出你的救恩观呢?换句话说,你是不是认为你得救的原因,就是因为你寻找到天国的道理,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变卖了你一切所有后,跟随主耶稣了呢?支持这种解释的人很多,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一下的话,你会发现这种解释占主流。这些解经家会说,“毕竟主耶稣和祂的福音是得救之人的无价之宝,毕竟我们应当爱主爱上帝超过一切。这不是很符合圣经么?有什么不对的吗?”没错儿,主耶稣和祂的福音确实是无价之宝。我们也确实应当爱主上帝超过一切,这是十诫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但是,难道这就一定是这两个比喻的意思吗?我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变卖一切所有”这句话让我想起马太福音后面一点儿,第十九章中主耶稣对一位少年人所说的话。这位少年人是个财主。当他夸口说,他从小就遵守了一切上帝的律法之后,主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最后门徒们问主耶稣说「那么,这样谁还能得救呢?」耶稣看著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门徒们这样问主耶稣,是因为他们很诚实地意识到,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根本无法真心实意地做到“变卖一切所有后,跟从主耶稣。”实际上,就连使徒彼得在主耶稣复活向门徒们显现后,都还没有放弃所有的一切(约翰福音二十一章说,几个门徒跟着彼得打鱼去了)。新约腓利门书中的腓利门一直是个有钱人,是拥有许多奴隶的富豪。保罗不仅称他为主内弟兄,而且称赞在他家的教会和他的“爱心并他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历史上,是有几个人表面做到了,就是像圣弗郎西斯科(St. Francesco)这样的以前是有钱人,后来卖掉所有,救济穷人,自己成为乞丐的人。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些人的动机,是否是欢欢喜喜变卖所有的一切,或者会不会实际上是在人在上帝面前夸耀自己的好行为从而窃取了上帝的荣耀,等等人无法判断的问题。就连罗马天教廷自己都不敢说只有这些人才能得救。现在,我想问你的问题是,你做到了吗?你有没有为要得到天国,跟随主耶稣而“欢欢喜喜的变卖一切所有呢?”弟兄姐妹啊,读圣经一定要学会分辨律法与福音。我这里说的律法是狭义的律法,是指上帝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做到的一切。圣经说“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就是知道自己是罪人。只有福音,就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使我们得救,进天国。所以我们并不是因为变卖所有而得救,这两个比喻也不是说,人为得天国必须变卖所有。
感谢上帝的恩典,这两个比喻的正确解释福音的,而不是律法的解释;这个解释方法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方法。实际上,这种解释方法才是真正符合上下文,也符合整本圣经的解释方法。首先比喻就是比喻,就不能完全从字面上来理解。解释这两个比喻的关键是要搞清楚主角是谁,谁是主人公;那个遇到财宝并变卖所有为要得到财宝的人到底是谁呢?那个寻找好珠子并变卖所有一切买下珍珠的人是谁呢?请不要自做多情了,这个人不是你,不是我,而是说比喻的那个人,就是天国君王主耶稣基督祂自己。埋藏珍宝的土地和买卖珍珠的市场都是指这个罪恶的世界。珍宝和珍珠在这里不是别人,反而是你,是我,是所有被罪恶埋藏在世界里的人,是被这世界的市场贩卖交易的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原有上帝的形象,本是上帝创造的瑰宝。然而罪恶已经把我们完全埋没在这个世界里了,我们也备受罪恶和魔鬼的蹂躏。但是爱我们的上帝,出于爱我们的大爱,差派祂的爱子,我主耶稣基督来到罪恶的世界,来到田地,来到市场;遇到我们,寻找我们。是主耶稣“变卖所有一切”把我们买下。祂本为上帝的独生子,天国的君王,有天上的一切荣华富贵;但祂却为了世人,为了你,为了我,用圣经腓利比书的话说“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就是道成为肉身,并出生在卑微的马槽里,贫穷的木匠家,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最后在十字架上献上自己的性命赎买我们这些罪人,使我们能罪得赦免并有永恒的生命。祂倾其所有买我们,不是用金子,不是用银子,而真是用了祂的所有一切,甚至祂的圣洁的宝血、无辜的受苦受死和大能的复活。这才是我们得救的原因,这才是我们得到天国的原因,这也才是这两个比喻的真正意思。
前面说过,人有一种倾向,就是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以人为本为主讨论问题,即使是在读圣经和研究神学方面,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当我们撇开以人为中心的偏见,按照读书的基本常识考虑上下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实际上这两个比喻的主语、主角是主耶稣,也就是说,那个变卖所有要得到珍宝的人是天国的君王主耶稣。这两个比喻和其他比喻联系在一起,是马太福音第十三章主耶稣所讲的一连串儿关于天国比喻中的一部分。这里变卖所有买珍宝的人就是撒种在各种田地里的人,就是撒好种的人,就是派天使收割的人,就是种芥菜树的人,也是今天经文最后把网撒在海里,然后把鱼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鱼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鱼丢进火炉里的人。这些比喻的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这人,在前面三十七和四十一节主耶稣说的很清楚就是“人子。”“人子”是主耶稣称呼自己所用的词汇。这些比喻前后一贯,一气呵成,没有任何迹象和线索显示主耶稣会改变故事的流畅性,突然调换主语,把人,得救的人当成主语。另外,天国就是神国,上帝的国度;是一回事,连个词在圣经中常常互换。天国就是上帝的国,上帝自然是主角。国代表统治;圣经一再说,上帝以恩惠慈爱和公义审判统治天国。使徒马太虽没用恩典这个词,但恩典是马太福音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今天这两个比喻正是反映出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恩典。恩典是什么?恩典就是你不该得到,不配得到的,你却得到了的;这就是恩典。因为罪恶,我们本不该,本不配上帝的怜悯和拯救;但是,主耶稣却“变卖一切”倾其所有,用重价把我们赎买下来。这是上帝的恩典。恩典本是我们不该得,不配得的这一概念,也反映在今天我们所读的旧约经文中。今天旧约经文申命记第七章说的很清楚,以色列为什么被拣选,特作上帝的子民?难道是因为他们变卖所有跟从上帝吗?不是的,旧约圣经见证的正好相反;他们本是一无所有的奴隶,是上帝的恩典与大能把他们从为奴之家领出来。他们并不愿意跟从上帝,在旷野地遇到困难时,他们宁愿回埃及当奴隶,也不愿意跟从上帝。难道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什么条件吗?也不是的,因为今天旧约经文说“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於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上帝拣选以色列民完全是因为上帝的爱和恩典,因为上帝信实的应许。今天的旧约经文继续说“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实的神;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
你为什么能得救?完全是因为上帝的恩典与慈爱。也只有一个真正感受到上帝恩典的人,才会真心的爱上帝,跟从主耶稣。因为得救的人知道,上帝的爱是永远的爱,是为我们献上一切的爱,也是能战胜一切的爱。正如今天书信经文罗马书第八章所说的“既是这样,还有什麽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著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感谢主,我们得救是因为上帝的恩典,是因为上帝在主耶稣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