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六日证道经文:马太福音 5:20–37,罗马书 3:20–31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什么是胜过法利赛人的义?”这个问题一定很重要;因为主耶稣说“你们的义若不胜於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通常人们把义理解为道德方面的正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显明自己有理,是对的,是义的。说某人是义人,是说某人是好人。人们理解圣经中的义是按照上帝的律法行事,在上帝面前无可指责。那么,什么是胜过法利赛人的义?乍看起来我们很容易做到。毕竟文士和法利赛人不是那些敌对耶稣的人吗?不是那些迫害主的教会的人吗?主耶稣不是骂他们假冒伪善吗?你也许觉得,我们只要不逼迫教会,不像法利赛人那样做事虚假,我们的义就会超过法利赛人了。所以,该骂人就骂人,该打人就打人,该淫乱就淫乱,该怜悯人的时候也不怜悯人;当有人提醒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我的性格”或说“我身处的社会环境就这样,大家都这样。我至少没有假冒伪善。”然而,对于第一批跟从主耶稣的人,就是那些亲耳听到耶稣登山宝训的人来说,他们知道这绝不是主耶稣的意思;但到底是什么,他们刚开始听主耶稣讲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们听完感觉是,第一是不安,恐惧害怕;第二是疑惑,引出很多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安呢?因为他们知道,文士和法利赛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好的人,是公认的义人。他们是那些道德标准高尚,行为无可指责的人。你试想一下你心目中那些公义、正直,道德品行值得你敬仰的人。如果现代中国没有的话,想想过去古代的圣人,或西方的圣贤哲人,那些在腐败的社会和文化中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有高尚宗教情操和精神境界的人。文士和法利赛人就类似那样的人,而且他们的道德是从上帝律法的标准而来的。所以,当人们听到主耶稣说“你们的义若不胜於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的时候,他们感到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呢?紧接着的这一大段经文,其实主耶稣就是在解释什么是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主耶稣解释的是律法的实质和天国的标准。请你用这些标准诚实地对照一下自己。主耶稣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不要以为,你没有杀人放火,你就没有犯十诫中『不可杀人』这一条。你心里如果怀恨弟兄姐妹,向别人动怒,或藐视别人,辱骂别人,在上帝眼里就是犯了杀人罪。“拉加”是唾弃别人无赖、饭桶的意思;“魔利”是傻瓜、笨蛋的意思。你有没有恨别人,认为别人是傻瓜、饭桶呢?接着下面,“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间,就是旧约时期以色列人敬拜上帝,并求上帝赦免饶恕的时间。圣坛是圣洁的地方,不容人玷污;同时也是上帝饶恕人的地方,赦免一切相信基督宝血的人。所以,紧接下来主耶稣所说的“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来献礼物”的做法,就是我们在主日敬拜,特别是在领圣餐之前,鼓励弟兄姐妹握手问安的原因。弟兄姐妹要在主内和好。我们从上帝那里得到饶恕,同时我们也要彼此饶恕。耶稣在这里,也在别的地方警告我们,心里不愿意饶恕人,不与人和解的,必要受到最终的审判。你有没有心里不饶恕别人呢?对于奸淫罪也是一样。耶稣继续说到“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他犯奸淫了。”这个罪恐怕在如今的时代比主耶稣的时代更为普遍;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休妻的问题就是离婚的问题。若不是因为淫乱的缘故,人是不可以离婚的。如今离婚很普遍,但并不等于在上帝眼里是对的。这只能说明,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越来越低。起誓的问题其实反映出来的是人性的骄傲,觉得自己什么都对,什么都能做到。然而耶稣说“你不可能使一根头发变黑或者变白。”还是谦卑实在一点,“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於那恶者。”你有没有诅咒发誓过呢?其实这并没有完。主耶稣说完这些以后,还说道“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要爱你们的仇敌。”“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然后又说“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施舍的事要行在暗中;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不要忧虑;”“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等等。这些是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对人心的要求,而不只是表面的道德规范;是发自内心对上帝的敬虔和信心,对别人的慷慨、怜悯与饶恕。这么高标准的义会不会使你感到不安呢?好,这是第一点:关于不安。第二,为什么那些亲耳听到耶稣登山宝训的人又会疑惑呢?这是因为,他们也确实听到主耶稣指责法利赛人,把他们明显地当作不能进天国的人。相反耶稣却常与那些税吏和罪人吃饭。使徒马太自己就是个税吏。当时的税吏名声很坏,为自己巧取豪夺。马太也不例外。他在马太福音书中还提到许多明显是罪人,却从上下文中能看到,他们却成了正面人物,甚至被称为是义人。比如:耶稣的家谱中提到喇合是个妓女;占领军的百夫长,迦南地的妇人;一个税吏和法利赛人同时在圣殿祷告,那个税吏却被称为义;彼拉多的妻子等等。这些明显的罪人为什么却成为义人了呢?如果用是否遵行了律法或道德规范的要求作为衡量义人的标准的话,那么确实有点儿说不通。这是他们的困惑。所以看样子,主耶稣所说的“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虽跟人伦道德有关,但却远远超出了道德规范要求的范畴。所以现在,关于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按照律法的精义和上帝的道德规范标准的话,不仅法利赛人无法达到,我们自己更是无法达到;那么谁还能进天国呢?第二,好像不义的罪人反倒被称为义人,这个义一定是超越了道德的范围。那么,这个超越道德范畴的义到底是什么呢?上周马可牧师提到两种义解决了这个难题。其实,马可牧师是根据马丁路德写的一篇著名论文,其题目就是《两种义》。他在文章中说“基督徒有两种义,就像人的罪有两种一样。第一种是异己的或外在的,从外面加给我们的义。这是基督的义;就是祂通过信心称我们为义……第二种是我们专属的或固有的义;虽然被叫做专属的义但并不是因为我们单独做出来的义……是第一种义就是异己外在的义的果实。”用刚才的话说,我们按照律法的精义,虔诚、慷慨、怜悯和饶恕的原则而行的义是第二种义。那超越道德的范畴,称不义的罪人为义人的义为第一种义。这第一种义不是一种“行为标准,”而是“上帝的礼物;”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就像今天罗马书经文中所说的“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这在律法之外加给我们的就是耶稣基督和他十字架上成就的义,就是福音。耶稣基督本来就是义的,就是无罪的。当祂在约旦河受施洗约翰的洗的时候,祂说,祂要“尽诸般的义。”这诸般的义体现在“天忽然为他开了”天父的声音确定祂爱子的身份;体现在耶稣“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在祂的十字架上,马太福音给我们很多线索表明耶稣是义的。彼拉多的妻子称耶稣为义人,叫彼拉多释放祂;百夫长看到耶稣钉十字架所发生一切后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义的代替不义的成为罪,解决了不义的问题。耶稣基督和祂的十字架才真正是“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什么是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一方面是道德方面的完美,按照上帝律法的精义无可指责。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出于信心,对待上帝敬虔爱戴,对待别人慷慨、怜悯,饶恕;不断活出耶稣基督的义,就是第二种义是第一种义的果实。但另一方面,除了耶稣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可指责的义。不过你既不用害怕,也不必疑惑;因为真正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耶稣基督和他的十字架。当我们信而受洗进入耶稣基的时候;当我们通过主的话语和圣餐生活在耶稣基督里,并以信心紧紧抓住耶稣基督和祂的十字架的时候;你的义就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日证道经文:希伯来书 2:9–18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世界上有十全十美的人吗?从前,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遇到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经过一段十全十美的恋爱过程,他们举办了一个十全十美的结婚典礼。他们在一起的生活,当然也是十全十美的。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节的夜晚,这对儿十全十美的夫妻驱车行驶在曲曲弯弯的道路上。这时他们发现路边有个人很愁烦,需要帮忙。作为十全十美的夫妻他们当然要帮助他们啦,于是他们就下了车。站在那里的是个圣诞老人,他有许多的玩具在他身边。这对儿十全十美的夫妻当然不想让任何孩子失望,以至于无法过一个十全十美的圣诞节;于是,他们把玩具装到自己的车上,也带上圣诞老人,帮他一同把玩具送给孩子们。很快他们冒着风雪上路了。不幸的是,路上的状况越来越糟,这对儿十全十美的夫妻和这位圣诞老人出车祸了。车里只有一个幸存者。你猜猜看,会是谁呢? 按照通常的智慧来说,答案是那位十全十美的女人,因为俗话说的好,“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只有十全十美的女人。”另外,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圣诞节不是为了圣诞老人,而是纪念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圣诞老人是美国商业化社会制造出来的。所以,也没有圣诞老人。不过这时男人可能不服气。有个男人这样回答说,“那好,如果你说没有那位十全十美的男人和圣诞老人的话;那么开车的一定是那位女人。难怪会出车祸!”这故事是要说明,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完美的男人,也没有完美的女人。本来,人们追求完美是件好事。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亚当和夏娃应该是第一对完美的男人和女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有对永恒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我们也确实应当按照上帝的标准,尽心尽力追求完全完美,尽心尽力尽意爱上帝,并爱人如己。这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主耶稣在马太福音第五章登山宝训中对门徒们说“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不幸的是,自从亚当夏娃,因为人的罪性,所有的人都犯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从此不再完美了,而且追求完美的心愿也被扭曲了。一方面人们自己无法达到完美,一方面又要不断追求完美;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便开始对人对己非常的苛刻,没有喜乐平安。表现在什么方面呢?首先表现在,常常责备别人,不懂得宽容和饶恕别人;事无巨细都得批评一番;以至于一个人的说活的方式都已经定型了:一张口就是批评评判的语气语调。其实,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的心态,不仅影响到别人,更是影响到自己。追求完美容易得强迫症,就是总是担心事情没有办好,比如:担心房间没有锁好;或担心东西没有收拾整齐,手没有洗干净等等。而且人很容易陷入忧郁症中,一旦事情没有按照自己认为的那样发展,就会非常沮丧气愤。其实,追求完美的人责难自己比责难别人更加地厉害。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人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赦免与饶恕这回事情。感谢主,这世界上有真正的赦免和饶恕的人和事,这就是耶稣基督和祂的十字架;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赦免和饶恕使你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今天的书信经文希伯来书中说“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於一。”你有没有觉得奇怪?元帅应该是主耶稣。这里是说,主耶稣“因受苦难得以完全。”难道主耶稣本来不完全,经过受苦之后才变成完全的吗?答案是‘对’也‘不对。’的确,主耶稣本是完全的,无罪的;所以,祂不需要受苦也是完全的。但是,祂却为了我们,为了人类,为了担负你和我的罪恶与不完全,代替我们成为罪,成为不完全。所以,主耶稣为了人类的不完全走上了十字架;因在十字架上无辜的受苦和死亡,解决了罪的问题;使上帝的公义和慈爱一并彰显出来。既然解决了罪和不完全的事情,便使祂自己和所有信祂的人得以完全。这时,主耶稣成为新人类的代表和第一个人。这就是耶稣“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的意思。“元帅”这个词翻译得不是很准确。希腊原文“archēgos”直接翻译是“第一人”的意思,也有“先锋,队长、船长、元帅”的意思。主耶稣基督是救恩的第一人。既然是第一人,那么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这就是“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於一”的意思。主耶稣基督因受苦难,使一切在耶稣基督里的人,成为完全;而祂则是第一个完全的人。上帝儿子因爱我们的恩典,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称我们为祂的弟兄也不以为耻。”祂既然来到这个罪恶的世界,成为我们的弟兄,与我们认同,祂也就必然经历被试探而受苦,从而亲身体会并理解我们的痛苦与软弱。所以耶稣基督是我们亲爱的朋友,你可以向祂诉说,求祂帮助。因为,祂也曾受饥受饿过,也困乏劳累过;祂也受过失去朋友和被朋友出卖的痛苦。我们受试探的情况,祂知道,祂经历过;祂四十昼夜没吃没喝,然后受魔鬼的试探;祂受的试探比我们大多了。我们所受的痛苦与耻辱他也知道,也经历过。祂本来无辜,却被定为有罪的;被剥光衣服钉在十字架上,承受世人的讥笑和上帝的愤怒。然而,祂虽经历这一切却没有犯罪。祂经历痛苦和试探是为了拯救人类,解决了人类罪和不完全的问题;使得由祂而来的新人类得以圣洁和完全。祂为了“救拔亚伯拉罕的後裔”,成为了“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主耶稣不仅是大祭司,也是大祭司所献上的祭物。祂“为人人尝了死味;”藉著死亡败坏了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然后复活了;并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使我们同祂一起成为完全的人。世界上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吗?没有。但却有耶稣基督。祂本是完全的和无罪的人,但却为了解决我们人类的罪和不完全而受苦受死,然后复活。因祂所受的苦难,主耶稣成为第一位真正十全十美的人;也使我们所有以信心在耶稣基督里的人同祂一起成为完全的人。
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六日证道经文:马太福音 4:12–25,以赛亚书 9:1–4 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今天福音经文中,使徒马太引用今天旧约经文说“先知以赛亚的话,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著他们。”光对于处在黑暗中的人太重要了,黑暗中的人需要光。使徒马太再一次把耶稣的生平与旧约经文联系在一起。主耶稣的传道事工主要在加利利,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的边界附近。从而再一次证明耶稣就是基督,是旧约信徒盼望的救主。耶稣是黑暗中人的大光。首先我们看看,如果没有光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黑暗对人产生什么影响呢?第一、在黑暗中,人看不到东西,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我的两个儿子有时在晚上睡觉前同我们玩儿藏猫猫的游戏。当我们叫他们睡觉的时候,他们会先我们一步跑到楼上自己的房间藏起来,大多数时候只是简单地把灯关上,用被子把自己盖起来。当我们进屋时,屋子里很黑,我们看不见他们。我们看不到他们,难道他们不在那间房间吗?当然在那里;只是在黑暗中你看不到,他们隐藏起来了。关于基督和上帝的救恩的事情也是一样。基督的降生把人类救恩的历史划分为旧约时期和新约时期。其实整本圣经都讲到基督和在基督里的救恩;只是旧约中使用大量的预言和预表的方式,故此很难让人联想到福音。这就是教会和神学家们常说的,旧约是隐藏的基督,新约是显现出来的基督。基督被隐藏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人生活在黑暗里,罪和不信掩盖和扭曲了真理。熟悉圣经的人就知道,当亚当和夏娃刚刚堕落以后,上帝就已经向他们宣布了福音,就是创世记三章十五节;并开始有用动物献祭的事情了。我们知道旧约所献的祭物就是指向当时还没来的耶稣基督。不过,这个意义自从亚当的儿子该隐开始就被掩盖和扭曲了。该隐由于自己的罪和骄傲,以自己的功劳和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献祭,没有按照上帝指定的预表基督,献上动物代替人的赎罪方法。不过,我们扪心问一问我们自己,或当你传福音时看到别人对福音的反应,或读一读教会历史,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人因心中的黑暗,要建立自己的义,而废掉上帝的义的时候;什么时候基督的真理就被掩盖了,隐藏在黑暗之中。第二、在黑暗中,人看不到方向,没有希望。大概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全家去Mammoth Cave去玩。Mammoth Cave中文翻译是猛犸洞,或毛象窟。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洞穴系统,在肯塔基州。有几个入口,其中一个入口很大。为了游客方便,我们参观的一路上都有灯光,还有向导带领我们。我们进去以后走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一些动物栖息居住的痕迹和土著人及早期移民在这里生活的遗迹。到了一个地方,向导停下来,对我们说“你们想知道生活在洞穴里的真正的感觉吗?”话音刚落,突然一片漆黑;因为她把附近所有的灯都关掉了。这时,我下意识地想摸旁边的人。真是伸手不见五指,我根本不敢往前走,也不知道往哪里走。很快,向导又把灯打开。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真是处在黑暗的洞穴里怎么办呢?确实会产生惧怕,毫无盼望的感觉。猛犸洞很长,里面也有许多的危险。你有可能坠入很深的深坑,会吸到有毒的气体,火把也可能点燃易燃的气体,也可能掉进到洪水,大湖里淹死;或撞到岩石,熔柱或冰柱受伤;最容易发生的危险是,里面有不同的通道岔路,在黑暗中很容易迷路,走不出来;最后,被困在一个地方,受冻,受饿而死亡。人类因为罪恶生活在黑暗之中也是一样。面对罪恶世界各种危险,面对混淆、迷乱的各种人生哲学和道路,人们迷失了方向,忧虑、惧怕,没有希望。这样自然引出第三点:人生活在死亡黑暗的阴影之下。你要是去过山谷,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进入山谷之前,通常是你走在灿烂的阳光里感到温暖融融。当你已进入到山谷里的时候,你首先感到冷风袭来,然后越走越黑;太阳被山挡住了。你向上望去,好像悬崖峭壁随时会倒下来,压在你身上一样。实际上,也确实可能会有从山上的石头掉下来砸死你,你有可能会被绊倒,磕在石头上,或有猛兽向你袭来。你也许会看到许多死亡动物和人的骨头。这就是死阴的幽谷。在人间,无论是因为疾病,还是什么灾难和危险,当人们临死前大都会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和凄凉。生活原本阳光灿烂,但因为种种原因,你会突然感到死亡的威胁逼近过来,感到死亡的寒冷与黑暗。死亡是因为人的罪恶,罪是因为人远离了生命的主上帝。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著他们。这光就是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是人类在黑暗中的大光!今天,这个大光也照耀在你的身上。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主耶稣是真理。“你要认识真理,真理必使你得自由。”你将不再生活在黑暗里,看不清事物的真相,精神受到压抑。祂将是你“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指引你前面的道路,就是与天父上帝和好的生命之路。祂是明亮的晨星,带给你无限的希望。你得到这个生命之光了吗?前面我们说过,人的罪性会本能地拒绝,掩盖并扭曲真理之光;就像约翰福音中说的“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现在灯已经打开了,我们还躲在黑暗中不出来迎接这光吗?求主的圣灵帮助我们,挪去罪恶与不信给我们带来的障碍,使我们走出死阴的幽谷。如果没有上帝的恩典,没有圣灵的感动的话,没有人愿意仰望上帝的救恩。提摩太前书说“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但如今藉著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他已经把死废去,藉著福音,将不能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最后我们用一个圣经的例子来看,圣灵是如何通过耶稣基督照亮人心,使外邦人在黑暗中得见光明的。今天的书信经文使徒行传第八章中讲述的是腓利向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的太监传福音的故事。腓利是初期教会的七个执事之一。这位埃塞俄比亚太监不是普通的太监,他是直接在女王手下,拥有财经大权。同时,他是个犹太教徒。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一点呢?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他“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原来“他是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他虽然是犹太教徒,虽然读着先知以赛亚的书;他却不明白上帝道的真理。具体说,他不明白以赛亚书讲的那位上帝受苦的仆人是谁,也不知道受苦的真正意义。同看一本圣经,当人们没有看到耶稣基督和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救恩和永远生命的时候,人们依然处在黑暗里,看不清人罪性的本质,更看不清上帝美好的计划。这时,腓利跟他说的不是以色列民如何复国,或以色列人如何经过圣殿被毁,被掳于巴比伦后学会了顺服,更不是讲听上帝话后,在这个世界上如何可以繁荣富强。腓利跟他讲说的是上帝的儿子;就是弥赛亚基督。今天经文说“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就是耶稣是基督,并祂被钉十字架后又复活的事情。耶稣基督的大光照耀在这位埃塞俄比亚的太监身上;他从黑暗中走出来了,他明白了主的真理,他看到了前面的道路和希望,他得到了永生。这时“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麽妨碍呢?」”这时,我们看到一个见到耶稣基督大光的人迫不及待的心情,这是真正相信之人的心情;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接受圣灵藉着水和上帝的道使他重生得救,享受上帝恩典的机会。他“於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也不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的走路。”这位埃塞俄比亚太监便成为第一个来自非洲的基督徒。如今埃塞俄比亚是个基督教的国家,其中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是基督徒。“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著他们。”耶稣基督就是这个大光。祂照耀在罪恶和不信的黑暗之中,带给人类真理和罪得赦免的出路,并赐给我们生命的希望。
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九日证道经文:以赛亚书 60:1–6,约翰福音1:29–42a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你是基督徒,你是上帝的儿女,有主的荣耀,也应该在工作、生活、社会和教会里荣耀主。”这话是对的,我们也这样鼓励弟兄姐妹。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常常好像打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呢?主所应许的荣耀在哪里呢?今天旧约圣经以赛亚书中说,“主耶和华对我说,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我必因你得荣耀。我却说:我劳碌是徒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这句话不正是描述出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属灵现实吗?以色列就是代表上帝所拣选的子民,我们在耶稣基督里也是上帝所拣选的子民,是属灵的以色列民。主应许说,我必因你得荣耀。然而,主的荣耀在哪里呢?我怎么感觉不到主的荣耀在我的生命生活中呢?在先知以赛亚所处的时代,以色列面临内忧外患。内部,以色列悖逆上帝并犯罪。没有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更不是全心全意爱主,而是犯属灵的奸淫罪,拜假神。人与人之间,彼此欺诈,傲慢作恶,孤儿寡母无处伸冤。外部呢?从亚述和巴比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使他们胆战心惊。上帝不断兴起先知劝他们悔改并仰望上帝的拯救,然而对于这些上帝的仆人来说,他们的一切努力好像徒劳无益;情况越来越糟。最后以色列是被烧的烧了,被杀的杀了,被掳的掳走了,一切变成虚无虚空。这使先知们和真正属神的子民非常沮丧。他们会问,主的荣耀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不也是常常面临内忧外患吗?我们有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主吗?还是我们在追求其他什么事物,无论是金钱、名誉、地位或肉体的情欲等等,这些世俗的事物。当我们认为只有某个事物才能带给我们幸福和安慰的时候;那个事物就是我们的假神了。另外,我们有没有贪恋眼目的情欲,贪图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呢?我们在家中,在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有没有得罪别人,是否刻薄地待人,不饶恕人,更没有爱人如己呢?另外,罪恶的世界也会威胁我们。失去工作,或工作环境带来的种种压力和烦恼;社会的不公正给我们带来的麻烦等等。这些内忧外患有时会使我们感到作为基督徒的一切努力劳碌都变得徒然,毫无意义。在沮丧中我们可能会恼怒,甚至犯罪。如今基督教会也面临许多挫折与麻烦—在内部,因误解或自身的软弱与罪性引发的问题在增多,教会成员的人数在减少;从外面,敌基督和无神论的势力甚嚣尘上,一个糊涂混乱,梦幻破灭的世代,没有方向,没有希望。就是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拒绝、藐视和敌意。面对这些内忧外患,基督的仆人和同工们会感到失望与沮丧,好像一切的劳碌徒劳无益;一切努力归于虚无。主应许我们的荣耀在哪里呢?然而,今天以赛亚书继续说道:我当得的理必在耶和华那里;我的赏赐必在我神那里。首先这是在说,我们在主里的辛劳并不是白费的,并不是徒劳无益,虚空虚无的。在人的眼里我们没有得到奖赏,好像没有成绩,好像没有理,被拒绝。但在上帝那里,出于信心的工作,在主里面都是被主记念的。作为基督徒我们是“凭信心生活,而不是凭眼见。”我们的理在上帝那里,而不是某人说了算。“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另外这也是在说,我们能否在上帝面前站立得住,能否得到奖赏,并不在乎人认为有理还是无理,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无论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做得对还是不对,都不可能使我们得救,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义人。因为真正的义,真正有理的是耶和华的义;永生的赏赐也在上帝那里。紧接着,以赛亚先知再一次指向上帝那位受苦的仆人。这位受苦的仆人虽然从肉身说是从以色列出来的,但却有上帝的尊荣和力量;祂的名被称为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祂拯救以色列的余数,“保全归回的”信徒“尚且是小事;”先知以赛亚继续说到。这位以色列的圣者要“作外邦人的光,叫祂施行上帝的救恩,直到地极。”这位受苦的仆人就是弥赛亚,基督。在祂里面我们才是有理的,才得到赏赐,我们才是义的,圣洁的。基督才是上帝应许给我们的荣耀。今天是主显期第二主日,在今天福音经文约翰福音中,施洗约翰指着耶稣作见证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然后又说“我先前不认识他,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这就是主显期的意思。因为从前一直被隐藏起来,人所不知道的基督,上帝的义,以色列的圣者显现出来了。旧约时期上帝通过先知的预言和各种预表指向当时还没来的基督,献燔祭和赎罪祭的羔羊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当施洗约翰指着耶稣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时候;救主基督显现出来了。从此上帝救恩的光不仅照耀在以色列,也照耀在外邦人中间,直到地极。施洗约翰给耶稣施洗是耶稣正式作为基督弥赛亚这一职务的按立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天开了,圣灵上帝仿佛鸽子降在耶稣身上,天父上帝做见证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耶稣基督是取了玛丽亚肉身的上帝的儿子,祂以怜悯和大能显现给世人。祂使瞎子看见,聋子听到,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得洁净,使死人复活,使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最后祂担负世人的罪孽,走上十字架,承受上帝对罪的刑罚,使一切相信的人,罪恶得到赦免;也因祂从死里复活的大能被称为义。耶稣基督是我们困境中的盼望,痛苦时的安慰,失败里的荣耀。实际上我们在感到沮丧和失败方面并不孤单,耶稣基督也经历了。有心人应当注意到,以赛亚书这段经文说到的那位感觉到“劳碌是徒然;尽力是虚空”的人,和说“耶和华看我为尊贵;我的神也成为我的力量”并被称为救主的人,好像是同一个人。没错,基督也会感到失望和沮丧,像所有基督徒一样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耶稣也面临被拒绝,也遭受挫折。道成肉身的基督也经历了痛苦和失败,只是祂没有犯罪。实际上,祂经历的痛苦和失败比你所经历的要大得多得多,因为圣经说,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但是,祂却没有罪。在三年半的传道事工中,耶稣一直受到法利赛人和犹太宗教领袖的迫害。祂虽然行了那么多的神迹,医治了那么多的病人;但是,到最后关键的时候,众人就连祂的门徒们都离弃祂跑掉了,有的甚至加入到反对祂的人群之中,祂最亲密的十二个门徒之一犹大还出卖了祂。前面面对的十字架后面回顾三年半来辛苦的工作;祂会像我们一样感到“劳碌是徒然;尽力是虚无虚空。”我们多少能体会到一点点主耶稣被捕之前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时的心情。祂向天父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祂就是在求天父不要让祂上十字架。但是,主耶稣与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祂紧接着说“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最后毅然决然地走上十字架。祂依然没有犯罪;不仅没犯罪,而且为了你,为了我,为了世人的罪孽,为了成全天父慈爱的旨意;主耶稣为我们死,替我们死,解决了罪的问题,成全了上帝的义。祷告完后的第二天早上,主耶稣确实像一个失败的囚犯,被鞭打的遍体鳞伤,背着十字架走在去往各各它的山路上。当祂背不动十架,倒在地上的时候,祂的气力耗尽。在人看来,祂确实有失败和沮丧的感觉。最后,祂死了。好像劳碌是徒然,尽力是虚无虚空的。然而,感谢主,死后的第三天早上,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战胜了死亡。祂的任务完成了。祂以自己的痛苦和被拒绝,换来了我们罪得赦免的安慰;并给人类带来了上帝的悦纳、天上的平安及永远的荣耀。所以,在失望与挫折方面,你并不孤单,有主耶稣与你认同。然而感谢主的是,虽有失望和失败,在耶稣基督里,祂赦罪的恩典和复活的大能必会赐给我们安慰和盼望,因为“我当得的理必在耶和华那里;我的赏赐必在我神那里。”主应许我们的荣耀在耶稣基督和祂的十字架里。
二零一四年一月五日证道经文:路加福音 2:40–52,以弗所书 1:3–14,列王记上 3:4–15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弟兄姐妹,新年好!新年新气象,你一定有新年决心。如果你有孩子的话,我相信,在你的新年决心里,一定也有关于教育孩子的决心。是要加强孩子的数学呢?还是孩子的英文甚至中文呢?是让孩子多参加教会的活动呢?还是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呢?要不要与孩子一起祷告呢?要不要花些时间与孩子讨论圣经呢?孩子以后做什么呢?他将如何成长?如果你自己就是小孩子的话,你有没有想过,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呢?大多数孩子不会想到这问题。不过,今天的旧约和新约经文中的两个孩子不仅已经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而且知道自己如何成长;他们谦卑地依靠上帝的恩典,知道他们应该在主的恩典和主的道中成长。今天旧约列王记上,幼童所罗门即将接续我父亲大卫作以色列的王。他深深地知道上帝对以色列民的恩典,和上帝在他父亲大卫王与他自己身上的恩典。他也知道,他的父亲是听上帝的话语,用诚实、公义、正直的心行在耶和华上帝面前的人。他知道他自己前面面临的是什么,谦卑地承认自己连“应当怎样出入”都“不知道。”他意识到今后的工作将是多么的艰难;所以他向上帝求,求上帝赐给他智慧。上帝非常喜悦他的谦卑,喜爱他依靠上帝恩典,仰望上帝智慧和话语的心。上帝不仅赐给他智慧,还赐给他富足、尊贵与长寿。所罗门王是在上帝的恩典与道中成长的,他并为所有孩子成长的榜样。然而今天福音经文中,一个比所罗门更有智慧,更尊贵、长寿的,比他更伟大的少年君王出现在我们面前。祂不仅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也是大人学习的榜样。因为作为成人的所罗门王并不完美,他晚节不保;娶了很多外邦女子作妻妾,敬拜她们的假神去了。然而,福音书中的这位少年长大后更完美了,祂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祂更是世人的救主。祂就是耶稣基督。我们来看,耶稣是怎样成长的呢?福音经文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提到耶稣在上帝的恩典中成长。第一句“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最后一句说“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经文中间大部分在讲耶稣如何在上帝的道中成长。首先我们看到,每年到逾越节,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著节期的规矩上去。在圣殿的事情发生之后,他又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所以看到,孩童耶稣非常顺服听话。不过这里,路加记录了耶稣唯一一次使父母伤心的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暂且不要妄加评论。经文说“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我先跟大家解释一下“守满了节期”是怎么一回事。逾越节加上除酵节应持续七天。不过,按照传统的规矩,来耶路撒冷过节的人只要守满两天的时间就可以了。所以,很有可能耶稣的父母和同行的人守满两天以后,就走在回家的路上了;而耶稣依然留在圣殿中学习研讨上帝的道。我们从许多教师仍然滞留在圣殿,没有任何自己回家或提醒耶稣回家的意思里,可以看出很有可能就是七天并没有到,回家不回家本来都是可以的。少年耶稣选择了留在圣殿中。所以即使从律法和人的角度来说,耶稣没犯错;祂不仅可以留下,而且最好是留下。更何况,父母离开时没有通孩子,这本应当是父母的责任,怎么能怪孩子呢?下面我们看看耶稣在圣殿在做什么。“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原来少年耶稣在圣殿学习研讨主的道。耶稣就是成了肉身的道,就是主,是上帝的儿子。所以在研讨主的道的时候当然可以应对自如,使所有听到他的都稀奇不已。但是主耶稣作为人,作为一个身体渐渐长大,强健起来,智慧和身量都在增长的孩子来说;祂这种喜爱上帝的道,愿意在主的道中成长的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你呢?作为孩子,你是如何成长的呢?作为父母,你又是如何教养孩子成长的呢?你会不会把孩子往公立学校一扔,任其向你的孩子灌输无神论,性泛滥和其它不符合圣经教训的道理呢?有没有在家里用主的话语教导孩子,同他 / 她一起祷告,带他 / 她来教会接受上帝的恩典呢?还是只关心他 / 她 学校的学习成绩如何,能不能考上名牌学校呢?我们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其实也反映出我们自己生命生活的优先顺序,反映出我们自己有没有依赖主的恩典和祂的道。主耶稣本身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然而,为了我们和我们的救恩,谦卑地像其他小孩子一样经历成长的过程。祂虽然是上帝,是玛丽娅和约瑟的主,却听话顺从他们;祂本是律法的主,却依然按照律法规矩,行了诸般的义;祂虽然自己就是上帝的道,却依然认真听主的道,学习研讨圣经。我相信约瑟也一定教祂,如何做木匠的工作,主耶稣也一定学习了许多人文、历史、地理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因为我们从祂传道时生动传神的言语,各种形象的比喻之中,就能看到主耶稣的博学。当然祂是神子上帝,祂对祂自己创造的世界当然了如指掌。但我想指出的是,耶稣让这些智慧在上帝的恩典与道中增长。作为一个孩子,无论在人,在上帝面前,祂不仅是无可指责的;而且是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连同智慧和身量都一齐增长。耶稣的成长过程,连同祂长大后使瞎子看见,聋子听见,瘸子行走,麻风病人得洁净,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的传道过程一起,构造出一个无罪完美的人生。与此相比,我们都没有完美地成长在上帝的恩典与主的道里;做父母的也没有完全尽到责任,使孩子在主的恩典与道中成长;更没有一生爱上帝并爱人如己。因为我们都是罪人,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然而,感谢主的是,少年耶稣滞留在圣殿,不仅是祂没犯任何错误,而且反而是祂的义,是祂本分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为什么祂理直气壮地对祂的父母说「为什麽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主耶稣真正的父亲是天父上帝,圣殿就是属于祂和天父的地方,耶路撒冷就是祂将要成就十字架救恩的目的地。少年耶稣以祂父的事为念,因为祂要完成天父差遣祂所要完成的事,就是赐人类恩典与主的道,并把我们从罪恶里拯救出来。主耶稣无罪完美的成长经历和一生不只是给我们做个榜样,而是要完成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就是要成就上帝的义。祂以自己一生中的言语和行动主动成就了上帝的义;而且祂自己就是上帝的义。更重要的是,祂在十字架上把上帝的义淋漓尽致地实现并表达出来了:以祂的顺服的代替你的不顺服的,义的代替不义的,无罪的代替有罪的死在十字架上。祂以自己的受苦与死亡彻底解决了悖逆、罪恶的问题,并以复活的大能战胜罪恶与死亡。这就是上帝的义;这就是少年耶稣成长后将要做的事。当你以信心接受耶稣所成就上帝的义的时候,有罪的便无罪了,不义的被称为义人,不顺服的变顺服了。你得到上帝的恩典了吗?就是得到上帝的义和少年耶稣成长后将要成就的事了吗?主耶稣基督就是主的道成了肉身,祂亲自做成并见证上帝的义和祂的救恩。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能在主的恩典和道中成长。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证道经文:马太福音 Matt. 2:13–23,加拉太书 Gal. 4:4–7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圣诞节终于结束了。从感恩节黑色星期五开始,大家买东西,装饰圣诞树,包礼物,写卡片,参加孩子圣诞节的表演。即使是单身的话,也会参加公司或学校及同学朋友们一起举办的圣诞party,参加教会圣诞节的敬拜,唱欢乐的圣诞歌曲,相互问候圣诞快乐;回到家有各样的甜食可以吃,然后全家围在圣诞树前拆礼物。当然也有一些人出去旅游度假。真是快乐。但是曲终人散,圣诞节后等到了周四,人们一觉睡醒之后好像又回到现实。家里一团糟,还没收拾,就要赶紧去上班。在公司又要遇到一些让你烦心的人和烦心的事。没准儿,心里想着如何准备趁年底的时候,找老板谈涨工资的问题。没准儿又挨老板骂。回到家来孩子又不听话,惹得你火冒三丈。也许反过来你是老板,在公司又训斥不听话的员工,但回到家来却与丈夫、妻子或父母吵架。或因Target客户的信用卡信息被黑客偷窃,你心里不安。或许因一些劣质商品正与售后服务人员争吵,或因其它事物与人争执,准备进一步上诉,付诸法庭。或许圣诞节后身体不舒服,又因节日期间吃太多甜食,担心会发胖,正准备下决心,控制血压和血糖。对于许多人来说,圣诞的意义,如平安、喜乐等,到圣诞节之后全都不见了。在圣诞节时我们所听到优美的圣诞故事,马槽里圣洁可爱的婴孩儿,旁边恬静安详的圣母玛利亚,远道送礼物而来的东方博士,田间吃惊而又欢喜的牧羊人,天上欢歌赞美的天使…这一切好像童话一样跟我们没有关系。对于一些人来说,好像只有锅碗瓢勺,挣钱,房子,车子,各种商品,事业的成功,孩子考大学等等这些才是现实。这样,人们好像很快忘记圣诞节,回很快又回到了我们刚才描述的所谓的“圣诞节后的现实。”今天的福音经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我们拉回到真正的“圣诞节后的现实”。然而这是什么样的一个现实呢?第一个圣诞节主耶稣出生以后,有从东方来的博士们带着礼物,来敬拜耶稣。等到那些东方博士们走了以后(他是从另一条路走的,没有回耶路撒冷),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著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这段经文的前面已经有了铺垫,告诉我们说,希律当时是罗马人分封的犹太人的王。当他听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基督就要诞生的时候,他心里已经忐忑不安了,连“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因为他们认为这位新生王一定是来取代希律作在地上的耶路撒冷作犹太人的王,会带来战争和灾难;所以希律一定要把这孩子除掉。果然,今天经文告诉我们,“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这就是第一个“圣诞节后的现实,”它反映出这个现实的真正含义—就是人们回到的所谓“圣诞节后现实”就是罪恶与死亡的现实。当人们自以为圣诞节后又回到“现实”的时候,实际上是忘记或忽略了另一个现实—就是圣诞节的现实。这是人类极大的不幸,悲惨之处。人们忽略圣诞节的现实,首先是忽略属灵的现实。他们只认属世现实的原因。不是因为属灵的事不是现实,也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现实;而是因为人的罪性与不信。不信使他们故意忽略,不认上帝在大自然中奇妙的创造,故意压制阻挡上帝向他们显现的真理;因为上帝“已经把永恒放在人心里。”罗马书中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另外,罪恶与不信也使人们忽略上帝的话语与基督真理的见证。当今天的经文说完希律王杀死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两岁以下的男孩儿后,说到“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他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伯利恒与拉玛都靠近耶路撒冷,伯利恒的四境不仅住有犹大支派的人也有便雅悯支派的人。便雅悯是拉结的后代,拉结死在伯利恒,却葬在拉玛。在整本马太福音书中,使徒马太在圣灵的感动下不厌其烦地说这样的话“这就应了先知所说的”什么什么预言。他是在提醒我们,上帝在主耶稣里的救恩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是信实可靠的。圣诞节的现实不是偶然的,不是像一些人的宗教那样的空想;而是上帝对人类美好计划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类历史的中心。今天书信经文加拉太书中保罗说“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著儿子的名分。”圣诞节的现实既然是现实,那么它不仅是真实的,也实实在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怎样相关的呢?是要把我们从律法以下赎出来,叫我们得著上帝儿女的名分。一个事物只是真实的,但却与我们无关的话,我们不认为它是现实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圣诞节的现实不是现实,圣诞节后才回到“现实”的另一个原因。人们常常只是在头脑知识上认同圣诞节的现实,却没有心里真正相信,更没有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不遇到问题倒也罢了,一遇到问题,就是遇到我们前面提到圣诞节后在家里,在公司和在社会上遇到的问题时;罪恶与不信完全掌控了我们。什么爱上帝并爱人如己,什么道成肉身,什么罪得赦免,什么喜乐平安全都忘到脑后。只想到自己,只想到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不肯让步,不肯赦免饶恕,更不要提爱心和耐心了。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争执与责备之中。家庭和社会的许多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罪恶与不信是人类不幸灭亡的现实,也是阻碍圣诞节的现实实现在我们生命生活中的最大的障碍。感谢上帝的恩典,人罪恶和不信的现实却不能废去上帝的恩惠与信实可靠的现实。祂在历史上不断差派祂的仆人先知和使徒们提醒世人祂救恩的历史现实。就像今天旧约经文中先知以赛亚所说的“我要照耶和华一切所赐给我们的,提起他的慈爱和美德,并他向以色列家所施的大恩;这恩是照他的怜恤和丰盛的慈爱赐给他们的。”当你打开圣经,每一卷书字里行间充满上帝拯救人类,特别是以色列人的历史;也充满上帝对全人类的美好救恩的计划。主耶稣基督的诞生就是这个计划的具体而又现实的成就。希律王屠杀儿童的现实预示着耶稣将被钉十字架的现实;然而主耶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却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现实。祂的死解决了人们罪恶的问题,祂的复活带给人类信心的盼望。恩典必然战胜罪恶,怜悯必然向审判夸胜;圣诞节的现实必将征服圣诞节后的现实,生活在圣诞节现实的人必然得到圣诞节的现实,因为上帝是信实可靠的,在耶稣基督里上帝的一切应许必然实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上帝恩典的现实中,虽然我们在罪恶的现实中没有感觉到这一点。我们能活着本身就是上帝的恩典,因为空气、雨水是上帝白白赐下来的;我们能工作生活也是上帝的恩典,因为如果上帝不赐给我们一个好的头脑与智慧,我们怎能挣钱养家呢?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听到福音,更是上帝的恩典。当我们回顾我们的一生时,都能看到上帝圣灵奇妙的带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生命生活中的现实。愿主继续保守我们在耶稣基督里,在圣诞节后现实的忧郁与挣扎中,能常常想到圣诞节的现实,使圣诞的喜乐平安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将临期第四主日)证道经文:马太福音 1:18-25,以赛亚书 7:10–17 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1944年的十二月,迪特里希•潘霍华(Bonhoeffer)感到自己即将庆祝在世上的最后一个圣诞节了。他只有三十九岁。潘霍华是一位德国的牧师,也是二十世纪初期最伟大的路德会神学家之一。现在,他被德国纳粹关在监狱里,因为他参与了一个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几个月之后,就在盟军解放Flossenbürg监狱的前四天,他被处决了。此时圣诞节就要到了,他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手里拿着笔,准备继续书写他在狱中的日记。他心里在想,“正值主耶稣的将临期,小小的牢笼里的感觉是如何呢?在铁窗和冰冷的围墙之内消磨时光,我们心里非常渴望获得自由。但是,门被紧紧地锁着;只能从外面才可以把门打开。”通常,被关在监狱里的人会是什么心情呢?起初是要想方设法逃离牢房;但当一切出狱的希望全都破灭之后,人们会陷入忧郁与绝望之中,有些人甚至会发疯或自杀。潘霍华却不是这样,他实际上没有在想自己的处境;此时他想到的是人类的处境。他想到这个世界不也好象是被关在监狱里一样吗?因为人被魔鬼关押在罪恶、疾病和死亡的牢狱之中。人们一方面渴望自由,一方面又很无奈。而且在人世间的里面没有任何解决罪恶与死亡的方法;开门的钥匙在外面,只能从世界的外面打开关押人类的牢房。世人确实身陷囹圄之中。当我们坐在轮椅或躺在病床上,看着小鸟,梦想着可以自由奔跑甚至飞翔的时候;我们意识到我们身陷囹圄之中。当我们为了身体健康的缘故,想要戒毒,戒烟,戒酒,控制饮食,却挡不住诱惑的时候;我们意识到我们身陷囹圄之中。当我们想要停止不好的念头或改掉坏习惯和坏脾气,却又改不掉的时候;我们意识到我们身陷囹圄之中。当我们想做好事,帮助别人,传福音或事奉;但却只是心里想,身体根本没有行动的时候;我们意识到我们身陷囹圄之中。其实,自杀和想要自杀的人,通常是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失恋、失去亲人、负债累累和贫穷、吸毒、病重、甚至年老等等,身陷某种痛苦、艰难的困境。他们与其说是想要死,不如说是没有勇气继续生活了,就是不想再活了。当他们认为自己再没有其它选择的时候,他们便自杀。他们本来是要寻找解脱,脱离某种两难的境地给他们造成的牢狱;然而结果出了虎穴,又入狼口;最终仍然没有逃过死亡的牢狱。因为死亡是人类至极的牢房,即使在人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了。最近几乎整天都有的枪杀事件和各种各样的死亡事件新闻,一再提醒我们这一点。人们在死亡的文化和亲人生病与死亡的现实之中度日,常常恐惧,流泪和叹息;经历无数的忧伤,与百般地无奈。漫漫的人间牢狱生活何时是个尽头呢?潘霍华(Bonhoeffer)因为亲身经历牢狱的生活,所以更加体会到人间牢狱苦楚的现实,也更加理解并感激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的意义。主耶稣道成肉身是神子上帝闯入世界,进入魔鬼关押我们的监牢,与人住在一起。从此人间牢房从外面被打开了。天国或天堂因耶稣基督而“被打开”的现实,在圣经中许多地方反映出来。比如:在主耶稣降生时,有天使天军从天降下“赞美上帝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当主耶稣受洗时,“天被打开”这个词直接了当地说出来了。马太福音第三章十六节说,“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彷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天国或天堂(heaven)因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缘故被打开了。耶稣本是天父的独生爱子,有上帝无限的荣耀和地位,但却出于爱,为了人类谦卑虚己,取得罪身的形状,成为人。祂情愿进入人间,把自己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就是把自己限制在我们的人间牢狱里,与我们相伴,与我们同吃同住。这就是以马内利的意思,以马内利的意思就是「神与我们同在」。不过,主耶稣来不只是与我们同在,与我们同甘共苦,体恤我们;更重要的是祂来,是要来拯救我们。祂是人类世世代代所有人的救主,天使给祂起名叫耶稣,耶稣的意思就是上帝拯救的意思。今天的经文中天使说的很清楚,“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闯入人间牢狱,为的是要把我们从这捆绑关押我们的牢狱之中拯救出来。在这个整个过程中,主耶稣不仅把监狱的门从外面打开了,而且还把看守并欺压我们的魔鬼击败并制服了。主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二章中用一个比喻说明这一点。主耶稣说“我若靠著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人怎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财。”这里这个壮士就是魔鬼,家具家产就是人类。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当上帝的国降临到我们的时候,上帝的灵把我们从魔鬼的权势下抢夺过来,成为属上帝的子民。你也许会说,这好像有点儿暴力。是的,这确实是属灵的“暴力,”因为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主耶稣在这场劫狱的大战之中已经获胜了。祂在十字架上为人类承受了无以名状的痛苦,最后以复活的大能击败了罪恶、死亡和魔鬼撒旦。“大能”一词与“炸药”一词是同一个希腊词根“dunamis”。英文“dynamite”“炸药”也是从这个词根来的。所以,主耶稣就是闯入人间监牢的以马内利,祂以爆炸性复活的大能把我们从罪恶、死亡和魔鬼的权势下解救出来,冲出牢狱。今天是将临期的最后一个主日,周三就是圣诞节了。不知道你是否从牢狱的角度,体会到主耶稣道成肉身的意义呢?刚才我们唱的诗歌《以马内利,恳求降临》的第二段唱到“耶西之条,恳求降临,撒旦手中,释放子民;地狱深处,拯救子民,使众得胜死亡之坟。”当你相信以马内利闯入人间牢狱也是为你而来的时候,你也会因耶稣赦罪和复活的大能得到释放,冲出忧郁与死亡的牢笼。潘霍华此时非常清楚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监狱中依然信心坚定,充满希望;并且把这个希望传给监狱中其他的人。他在监狱中传福音、作见证是众所周知的事。同被关押在监狱里的一个囚犯这样写到:“使我惊奇的是,他(潘霍华)总是脾气很好,总是非常好心善意地对待每一个人;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居然都赢得了看守监狱狱卒的好感。他总是充满希望;也总是鼓励我,并安慰我。他不厌其烦地对我说,唯一失败的战斗就是我们放弃战斗。他常常悄悄地将一些圣经中充满希望和安慰的经文塞进我的手中。他使许多软弱的弟兄从忧郁、悲哀与绝望之中解脱出来。”监狱的医生听到潘霍华的最后一句话是:“结束了;但对我来说这只是生命的开始。”“This is the end, but for me the beginning of life.” 求主,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因为祂已经打开人间牢狱之门,闯入这个世界;更求主怜悯我们,赐给我们像潘霍华那样的信心和盼望,并紧紧抓住我们的手,带领我们冲出关押我们的牢狱。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证道经文:马太福音 11:2–15,雅各书 James 5:7–11,以赛亚书 35:1–10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如果施洗约翰生在当今的时代,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者换个方式来问这个问题,如今那种牧师或讲员更像施洗约翰呢?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为那些不太熟悉的人,先讲一讲谁是施洗约翰;两千多年前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路加福音第一章告诉我们,约翰出生在一个犹太人祭司的家庭,有意思的是他的母亲与耶稣的母亲有亲戚关系;而且约翰比耶稣大约早六个月出生。但约翰并没有成为一名祭司,而是成为旧约最后一位先知。他在旷野为人施悔改的洗礼,斥责人的罪,并为主耶稣预备道路;所以他被人称为施洗约翰。今天的福音经文中,主耶稣谈论到约翰的时候说,“你们从前出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你们出去究竟是为什么?是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经上记著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施洗约翰的样子很特殊。圣经告诉我们,他住的地方不是王宫,不是豪宅,而是旷野地;他穿的衣服不是细软的衣服,不是高档时髦的衣裳,而是天然的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不是精心烹饪的美食,而是旷野地提供的蝗虫和野蜜。如果施洗约翰来到当今的时代,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人说,他可能会像那些穿牛仔裤,不修边幅的讲员或牧师,或者在中国偏远的山区或农村传道。是的,我想应该包括他们。但我觉得这并没有抓住施洗约翰真正的特点;因为我们看到,他并不是因为穷买不起衣服,也不是不修边幅,他是要达到某种效果。什么效果呢?众人都出来到旷野里来看他。这说明,施洗约翰的某种特殊性吸引人们来到他那里。马可福音中说“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我们从旧约经文中可以知道,大多数的先知都有过类似奇怪装束和生活的经历。比如:以赛亚赤脚,赤身露体,整整三年;一边走,一边传讲上帝要使一些国家蒙羞,受惩罚。这些先知这样做,用现在的词叫做“行为艺术。”他们通过亲身的生活经历来体验并表达出上帝所要他们向世人表达的信息。施洗约翰这种生活方式是要与追求物质生活,追求享乐和追求虚荣的世人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于以色列人和熟悉圣经的人来说,他的经历也提醒我们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旷野的生活,使我们想起主耶稣说的“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施洗约翰不仅衣着褴褛蓬头垢面;而且有人会认为他的语言粗俗。他一见人就讲“粗话”。上周福音经文中,他骂那些有教养,彬彬有礼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是“毒蛇的种类。”他大声斥责时弊,揭露人们的罪恶,让人认罪悔改就是他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他就是要让你感到不舒服。他也确实会使你不舒服。这正是他要传达的信息之一,也是他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他要让衣冠楚楚,所谓“文明道德”的罪人感觉到有罪恶感。他就是要不留情面地用上帝的律法指责所有人的罪恶,宣布上帝对罪恶的愤怒与刑罚。当你见到他,听他讲道后;你要么恨恶你自己的罪,你要么就恨恶他这个人。这就是为什么,他因指责希律王犯奸淫罪,而被希律王投入监狱之中的缘故。这种事和这种传道人仍然会在今天的教会中出现。我们有时会听人说“某某牧师在讲道时指桑骂槐地骂人。”其实,如果一个传道人在讲上帝律法时,使你感到不舒服,那么他讲律法的效果就达到了。你要么痛恨你自己的罪,要么你痛恨牧师这个人。所以如今的施洗约翰究竟是怎样的呢?重要的不是外表,重要的是他要传达给人们的,从上帝那里而来的信息。施洗约翰带来的是认罪悔改的信息,但这并不是他全部的信息,他的任务是为主耶稣预备道路。让人认罪悔改的目的是要让人接受耶稣基督,得到天国的福音。他传道的时候说「有一位在我以後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他解鞋带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他还指着稣,甚至直截了当地对他的门徒们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到目前为止,你也许觉得他是个完美的传道人。不过,今天的经文给这个结论落下一点阴影。我们看到,他会像我们许多人一样,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可能又会动摇我们的信念。约翰在进监里时,听见基督所做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问祂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即使是施洗约翰,也有信心动摇的时候。因为当困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荣耀神学就会作怪;约翰又回到犹太人的思路之中,不确定主耶稣真正的身份了。他觉得,如果耶稣是上帝所差的基督的话,为什么祂现在不惩罚恶人,把他从牢房中拯救出来呢?我们不也是常常以今生的成败来论英雄吗?不也常常以为,如果上帝听我的祷告,帮我解决困难;我才相信祂;如果我们的困难没有得到解决的话,我们的信心不就动摇了吗?对于约翰的问题,主耶稣回答是「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主耶稣引用以赛亚书,指出自己就是应验旧约圣经预言的那位救主基督。我相信,施洗约翰听到这些话,信心一定得到了坚固。回答完约翰的疑问,主耶稣把众人的注意力引向约翰所传达的信息上。意思是说,无论约翰现在的信心如何,他从上帝那里带来的信息依然是对的。约翰不仅斥责人的罪,预备人的心;并且亲自向世人见证,耶稣就是基督。这时,主耶稣再一次强调,祂自己就是基督。祂带来的是天国的信息,而不是地上以色列复国的信息。基督第一次来带来的是天国恩典的福音,是要医治这个世界罪的疾病,是要使死人复活,赐人类一个新的生命。耶稣指出,其实“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都是在预言天国的事情;这天国就是耶稣基督十字架对罪恶的审判与对罪人的恩典。只可惜他们没有亲眼看到钉十字架而又复活的耶稣基督。约翰是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被杀的。这就是为什么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新约的基督徒们比旧约的先知们有福,因为我们知道旧约预言的受苦的仆人已经复活了,旧约预言的天国已经在耶稣基督身上实现了。所以旧约的先知和新约的传道人传讲的是同一位天国的基督。愿圣灵感动我们,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那么,如今如果施洗约翰来到这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外表形式只是为了吸引人来听道,帮助传达信息而已。重要的是约翰传达的信息。约翰传达的是悔改,为耶稣预备道路,见证耶稣是天国基督的信息。施洗约翰传达信息时很有特点,他的话语犀利尖锐,能真正触及人的心。像施洗约翰一样的传道人也应如此。听到他信息的人,心灵会受到震撼。听他讲律法后,你要么恨恶自己的罪,要么恨恶传达信息的人,就是讲员。最后,愿你从他那里接受耶稣基督的天国福音。因为天国的福音才是所有旧约先知们所要传达的信息,也应当是我们传达的信息。
December 11, 2013Text: Isaiah 11:1-10, Matthew 3:1-12In the name of Jesus, Amen! Nicky Cruz was the leader of a toughest gang “Mau-Maus” on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City in early 1960s. He grew up in Puerto Rico, where his …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八日证道经文:以赛亚书 11:1-10,马可福音 10:32-45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尼克﹒克鲁斯原是六十年代初期纽约街头上最猖獗的黑帮“猫猫帮”帮主。他生在波多黎各,他的父母残忍地折磨他。他常被关在充满鸽子的房间里,他母亲经常打他,有时甚至将他打晕过去,失去所有疼痛的感觉。他的父母对他残酷是因为他们常被鬼魔附身。他们行邪术,从事敬拜魔鬼的活动。所以他们也常常在精神上折磨尼克,称他为“魔鬼的儿子。”所以当尼克来到纽约的大街上的时候,他是个心里钢硬,充满仇恨的人。他要对别人做他母亲对他所做的一切。他残暴凶狠,暴力是他生性的一部分。一言以蔽之,尼克是只野兽。可是,孤独一人的时候,他感到非常痛苦。他常常被噩梦惊醒,灵魂备受折磨。他的心黑暗空虚,他的心灵枯死得像朽木树墩一样,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维尔克森牧师。维尔克森牧师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尼克那里对他说,他是有希望的,耶稣爱他,一直爱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被震惊的尼克回敬维尔克森牧师的是一记耳光,并威胁说要杀他。维尔克森牧师看着尼克的脸说道,即使他被碎尸万段,每一段都会向他说,耶稣爱你。两个星期后维尔克森牧师在同一个社区开布道会,尼克听说后,要去“教训”一下维尔克森牧师他们。但是,布道会后,尼克成为了基督徒。是耶稣基督,祂的死和复活的信息征服了尼克的心。从此,尼克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主动向警方缴械自首,并带领许多其他黑帮的人成为基督徒。以后他学习圣经,上圣经学校,并创建了尼克﹒克鲁斯宣教事工。在尼克﹒克鲁斯身上所发生的一切是发生在千千万万基督徒身上的一个故事而已,这些基督徒他们的生命生活被耶稣基督更新和改变了。在今天的旧约经文以赛亚书十一章六节中,先知描述了新创造的样子:“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许多人会问,这怎么可能呢?那些野兽像豺狼,虎豹和狮子怎么可能改变他们凶猛残忍的习性呢?你怎么可能让豺狼不吃绵羊羔,豹子不吃山羊羔,少壮狮子不把牛犊肥畜撕成碎片呢?这怎么可能发生呢?是啊,对尼克﹒克鲁斯,人们也问过同样的问题。一个凶狠残忍,心中充满仇恨的黑帮头子怎么可能变成温顺充满爱心的宣教士呢?对于新生命的变化和新创造的现实,人们不仅觉得不可能,而且根本无法理解;因为我们生活在旧的世界,我们的思路逻辑等等也都属于旧生命旧创造。关于新天新地有人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比如:“那时还有没有重力这一说。如果有的话,人从悬崖上掉下来会不会摔死呢?”或者说“我是近视眼。我无法欣赏启示录里描述的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的城墙和城门。新天地有什么意思呢?”对这样的问题,我只能说,我们在谈论这种问题时有很多错误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基于罪恶世界和旧规律所得到的假设。在新天新地时,这些假设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些规则规律都会发生变化。比如:你可能根本不再是近视眼;你也许会非常的警醒敏捷,而且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根本不可能发生危险;你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帝在新天新地中的所有应许。所以,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那么,新的创造和生命如何成为可能呢?是在于耶稣的能力,按照今天的经文说就是,耶西之根更新的生命力可以使这一切发生改变。不只是某个个体,而是整个世界所有受造之物将被改变成一种新的形式,是有罪恶所污染的旧世界从没见过的新性情。今天以赛亚书的这段内容由第一节和第十节前后呼应被加在中间。第一节说,“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第十节说,“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荣耀。”耶西的本是什么呢?耶西的根是谁呢?耶西的本原文就是耶西的树墩的意思,是指以色列民,特指主耶稣肉身的祖先,耶西的儿子是大卫,主耶稣是大卫的子孙。在以赛亚的时代,以色列国将被毁灭,耶路撒冷的圣殿将被凶猛残暴的迦勒底人焚烧。剩余的以色列人就像树墩一样地枯死。他们还有希望吗?整个罪恶、自我毁灭的世界还有希望吗?先知在黑暗的世界里看到有光照射进来,他的视野超越以色列人的回归巴勒斯坦地,为我们描画出由耶西之根发出的那条所带来的更新的创造。耶稣基督从耶西的根取得人性,因上帝之子的身份而有神性;祂为人类的罪死而复活了,从此带来一个新的创造,新世界。被亚当和夏娃的罪玷污的创造秩序被逆转回来。全宇宙为人类所创造的新的生命形态成为可能;甚至自然规律本身也会发生变化。你呢?你生命的光景如何呢?我们可能像饿狼一样贪婪地追求金钱,情欲,名誉和地位。我们的生活可能像繁忙的豹子一样总是在奔跑,可能同时还在做几样事情。我们的脾气可能像高傲的狮子一样没有耐心地争吵,并藐视别人。在今天的福音书中,施洗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我们的表面可能像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那样的好,但我们旧的本性可能像毒蛇的种类一样毒。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痛苦挣扎,感到空虚和枯干,因为我们的生命像树墩一样枯死。这种生命代代相传,像尼克﹒克鲁斯一样,我们虐待人可能是因为我们曾受虐待,我们不原谅人,可能是因为我们也曾不被原谅;如此等等,陷入永无休止的怪圈之中。人类一直想通过律法主义和道德主义改变社会,改变世界;比如:中国历代有严厉的法律,孔孟之道的仁义道德;但是中国历史上冤冤相报,连年的争战,使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一只狼可以改变吃羊的本性吗?一个人可以饶恕杀他/她父母的凶手吗?一个罪人可以停止罪恶的念头吗?这怎么可能呢?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我们宁愿改变对方,而不愿改变自己。然而通过耶稣的大能,祂的死和复活,这一切都能成为可能。耶稣的饶恕与爱改变了尼克﹒克鲁斯。福音的大能也能改变你。如今在这个时代,你不可能完美,因为我们还生活在旧的规律之中,我们的老旧人仍然住在我们里面。但是感谢上帝的恩典,当主耶稣第二次再来的时候,祂将带来受造之物全世界范围的改变,在这个新天新地里,凶猛的野兽将变为驯良。弟兄姐妹,在耶稣基督里你的罪得赦免了,你已经从罪责和罪的刑罚中得到释放,你有一个更新的生命。当我们坚信福音,仰望耶稣基督的时候;上帝便开始改变我们。靠着耶稣基督,你是可以改变的,正像使徒保罗说的“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虽然我们的本性像老树墩一样枯干,坏死,但是,我们是有希望的。这个希望是“从耶西的本发出的一条。”耶稣基督是我们黑暗中的曙光,是我们将来的盼望。